英國《觀察者》雜志統(tǒng)計了2021年收到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最多錄取Offer的英國本土高中,其中第一名威斯敏斯特公學79份,希爾路學院69份,伊頓公學47份,圣保羅女子學校46份,圣保羅男子學校40份……
也許你會說,人家是英國學校申英國大學自然強。那么看另一份每日電訊報Telegraph榜單,統(tǒng)計的是近三年牛劍錄取人數(shù)較多的20所國際學校。
在牛劍錄取人數(shù)最多的20所國際學校中,亞洲學校占了一半以上的席位,有13所學校進入榜單。
這13所學校分別為新加坡(4所),馬來西亞(2所)及中國(7所)的學校。
新加坡的學校雖然只有4所上榜,但是均位列前五名,同時拿下牛津和劍橋offer最多的三所學校都來自新加坡!
Top 1:Raffles Junior College(萊佛士初級中學)
Top 2:Hwa Chong Institution(新加坡華僑中學)
Top 3:Anglo-Chinese School (Independent)(英華自主中學)
Top5:NUS High school of Math and Science (新加坡國立大學附屬數(shù)理中學)
馬來西亞有兩所學校上榜,分別位列17和18位,Kolej Yayasan UEM和Kolej Tuanku Ja‘a(chǎn)far。
新加坡國際學校在本次排名中強勢奪得榜單前3,還有一所學校位列第5,這對一個體量如此小的國家來說非常難得。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下上榜的4所學校:
萊佛士初級中學(Raffles Junior College)
該中學由新加坡的發(fā)現(xiàn)者及首任總督、英國人斯坦!とR佛士爵士于1823年創(chuàng)辦,是新加坡最古老、最富盛名的中學之一。
這里培養(yǎng)出了新加坡幾乎所有重要的政商界人士,包括新加坡的兩位總理李光耀與吳作棟。
萊佛士初級中學在過去三年斬獲65個牛劍offer:
新加坡華僑中學(Hwa Chong Institution)
該中學原名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(The Chinese High School),由已故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發(fā)起,創(chuàng)立于1919。
如今該中學已成為新加坡最頂尖的中學之一,知名校友包括新加坡前總統(tǒng)王鼎昌。
該學校在過去三年斬獲51個牛劍offer:
英華自主中學(Anglo-Chinese School (Independent))
該中學是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英華學校家族7所學校的一員,曾獲得新加坡教育部頒發(fā)的卓越學校獎(School Excellence Award)以及杰出學校獎(School Distinguished Award)兩個最高榮譽。
該中學在過去三年斬獲16個牛劍offer:
新加坡國立大學附屬數(shù)理中學(NUS High School of Math and Science)
這所中學簡稱“國大附中”,成立于2005年。雖然只有15年的歷史,但依托新加披教育部和新加披國立大學的強力支持,該中學現(xiàn)已躋身新加坡的王牌中學名列。
該中學在過去三年斬獲15個牛劍offer:
除了給出排名,英媒《每日電訊報》還調(diào)取了2017-2019年間牛劍兩所大學各個學院國內(nèi)外生源構(gòu)成。
通過對比分析后發(fā)現(xiàn),這些國際學校在牛劍部分學院的生源數(shù)量甚至高過英國本土中學。
例如,在牛津大學Oriel學院的生源中,新加坡華僑中學和萊佛士初級中學的生源數(shù)量占據(jù)前兩名,生源甚至多于大名鼎鼎的圣保羅女校和威斯敏斯特公學、以及被稱為牛津附中的莫德林學校(Magdalen College School)。劍橋大學Christ’s學院生源的前兩名也被這兩所來自新加坡的中學包攬。
努力往往比選擇更重要!選“對”了高中,那么在未來申請中確實能獲得不少“捷徑”,但,國際教育是一場馬拉松,戰(zhàn)線長,而孩子初高中的時間又是十分寶貴,尤其是到了11年級之后,學業(yè)和申請準備同時兼顧,所以早申請早準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