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研 | 新加坡國立大學近期研究成果展示

  新加坡國立大學是新加坡最高學府。在教學、研究以及創(chuàng)業(yè)方面于世界上都具有卓越的領先優(yōu)勢。

  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員研發(fā)“有知覺”的人造皮膚

  據路透社報道,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(fā)出能夠重現觸覺的電子皮膚,這一創(chuàng)新能讓擁有假肢的人感受物體,并能感覺到物體的紋理乃至溫度和疼痛。該設備由100個小型傳感器組成,大小約為1平方厘米,被稱為異步編碼電子皮膚(Asynchronous Coded Electronic Skin,簡稱ACES)。

 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員表示,ACES處理信息的速度比人類神經系統(tǒng)更快,并能夠識別20至30種不同的紋理,閱讀盲文字母的準確率也超過90%。研究小組負責人Benjamin表示,這項技術仍處于試驗階段,但目前已引起了來自醫(yī)學界的極大的興趣。

  國大研究團隊使用AI對抗冠狀病毒

 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發(fā)團隊的對于人類的貢獻可不止這些,在新冠疫情期間,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發(fā)團隊研發(fā)出一個名為“IDentif”的開拓性人工智能平臺,通過人工智能識別傳染病聯(lián)合療法可以大大提高這項開發(fā)的效率。

  國大學者發(fā)明滅蚊抗瘧新材料

  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發(fā)團隊近期針對蚊蟲還研發(fā)出一種驅蚊神器,其中用到了一種叫作四氟苯菊酯(Transfluthrin)的合成殺蟲劑,它具有較好的揮發(fā)性,對哺乳動物的毒性也較低。作為驅蚊的核心成分。團隊將四氟苯菊酯:洗滌劑:水以1:9:40的配比調配后,將一塊大麻布浸漬其中一段時間,晾干后就成為了“驅蚊神器”。

  結果表明,驅蚊藥確實能夠防蚊,進一步通過減少“人蚊接觸”來防治瘧疾,通過將床罩、窗簾等織物和驅蚊藥組合,能夠低成本、大程度上降低瘧疾傳播。

留學活動報名中
免責聲明
1、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,我方非相關內容的原創(chuàng)作者,也不對相關內容享有任何權利 ;部分文章未能與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(lián)系若涉及版權問題,請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(lián)系我們及時刪除;
2、我方重申:所有轉載的文章、圖片、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知識產權歸該權利人所有,但因技術能力有限無法查得知識產權來源而無法直接與版權人聯(lián)系授權事宜,若轉載內容可能存在引用不當或版權爭議因素,請相關權利方及時通知我們,以便我方迅速刪除相關圖文內容,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;
3、因文章中文字和圖片之間亦無必然聯(lián)系,僅供讀者參考 。未盡事宜請搜索"立思辰留學"關注微信公眾號,留言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