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同學在出國前可能都聽到過這樣的言論:想混文憑就去英國,想學真本事就去美國。
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留學目的地國家,英國和美國吸引了世界上最多的留學生。大家當初打算出國留學的時候,是不是也在這兩個國家中猶豫不決?
所以今天呢,立思辰留學小編就來跟大家聊聊英美留學的差異,歡迎大家一起探討。
文章比較長,主要有以下幾個大方面,大家可以各取所需:
英國大學VS美國大學
A.院校選擇空間
美國作為擁有世界上最多高等院校的國家,擁有 3500 多所高校,高居世界高等教育榜首。不管是公立的私立的都有,中國人常申請的是綜排前兩百的學校,選擇空間比較大。
相比而言,英國有100多所大學,中國人常去的,都集中在綜排前30的院校,擇校范圍有限。
B.學制
英國的高中是兩年,大學是三年(蘇格蘭是四年),碩士是一年(兩年制的是研究性碩士);而在美國,高中是四年,大學是四年,研究生一般是2年。
英美學制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兩國的教育理念不同:英國人認為,孩子應該在初中階段嘗試不同的課程,找出自己的愛好,然后高中的時候在此基礎上選出自己最擅長的學科,到大學做深入的研究。
而美國的學制其實和中國相近,高中開始分科,大學前兩年都是通識課程,大三才會加入專業(yè)課,所以在美國讀本科的孩子,更容易獲得雙學位,因為很多相關專業(yè)的通識課程都是一樣的,只要額外學習第二專業(yè)的專業(yè)課即可。
C.留學花費
在英國,倫敦的消費水平其實和國內(nèi)的一二線城市差不多,而其他城市的消費水平都不算高,一年的學費生活費加起來差不多30萬左右。
一些位置比較偏的學校,學費加生活費20萬左右/年也能搞定,即使在倫敦這種世界金融中心,一年的學費加生活費也不會超過40萬(極端情況除外)。
美國的留學花費的跨度會比較大,因為美國大學有公立院校和私立院校之分,一般而言,私立院校的學費比公立院校的學費貴的多,而且美國大部分好的學校,都是私立院校(比如,幾個世界知名的常春藤名校)。
所以,去美國留學的花費,一般是從25萬/年—50萬/年不等,具體視院校、地域等情況而定。
D.學歷認可度
本科文憑沒有討論的必要,我們主要來說研究生文憑。
留學圈一直以來已經(jīng)形成一個海歸碩士的鄙視鏈:北美碩士 > 英國碩士 >其他國家碩士。
美國碩士大多以2年制為主,不少人選擇美國留學碩士的其中一個原因便是覺得“1年制碩士太短,3年制碩士太長,2年制的學習長度剛剛好”。2年制碩士讓同學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安排自己想做的事,潛心進修、積累人脈、尋找實習等等的機會也更多。
而英國碩士都多是1年制的,那么問題來了,1年制的學習是不是意味著課程內(nèi)容會大幅度縮水呢?恰恰相反,正是因為1年制的時間非常緊張,所以更需要我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,提高學習效率。
基本上只要是英美名校畢業(yè),不管是一年制碩士還是兩年制碩士,國內(nèi)的認可度都很高,這個問題是大家不必擔心的。
大學申請過程
A.申請難度:
美國更重視學生的“綜合實力”,不是只看幾項標準化成績,所以很多時候并不是學霸就一定能申請到名校,往往各方面條件均衡的學生被錄取的概率會更大。
英國的院校對于標化成績和院校背景比較看重,通常背景符合、成績優(yōu)異的學生基本都能拿到滿意的offer。
B.申請差異
英國的大學遵循的是“先到先得”的原則,也就是說,遞交申請越早,拿到offer的概率越大,越到后邊,隨著錄取名額的減少,即使條件很優(yōu)秀的同學,也可能拿不到offer。
而且英國提供conditional offer(有條件錄。,如果你的英語成績沒達標或者無語言成績,還是可以正常申請,只要你在入學當年的七月份提交語言成績或者申請語言班。
美國大學是不提供conditional offer,因為美國大部分的學校都沒有開設預科項目,尤其是排名靠前的學校,所以對于申請者的語言要求較高。
職業(yè)發(fā)展
職業(yè)發(fā)展規(guī)劃可以簡單分成兩個方向:在留學國發(fā)展以及回國發(fā)展。打算回國發(fā)展和打算在留學國發(fā)展的同學,最大的區(qū)別在于在考慮留學國家的時候,后者會更加關心留學國家在工作簽證、留學生就業(yè)、移民等方面的政策是否友好。
以前想要在英國留下來并不是特別容易,不過隨著PSW簽證的回歸,相信今后留學英國的同學可以有更多機會在英國尋找工作機會。
去美國學習STEM相關專業(yè),畢業(yè)后是會有三年以學生身份工作的機會,但今年隨著中美關系的變化,特朗普政府不斷的頒布各種對留學生不利的政策,在美發(fā)展充滿了未知數(shù)。
通過以上的分析對比,大家可以發(fā)現(xiàn)美國留學和英國留學各自都有優(yōu)劣勢,對于不同的人而言,優(yōu)勢或劣勢都是相對的。
“英國培養(yǎng)專才,美國培養(yǎng)通才”的說法背后體現(xiàn)的是兩個國家不同的教育理念,至于到底應該去哪留學,我覺得還是要結合個人的職業(yè)規(guī)劃及實際情況而定。
其實不管最終選擇哪個國家就讀,只要你決心留學,不為自己的選擇后悔,那么這段經(jīng)歷就是有意義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