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(jù)光明日報消息,在12月7日開幕的“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會議”上,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:
“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向我們展示了變革教育的巨大潛能。疫情終將過去,但世界已回不到過去,教育也不會再是原來的教育。中國認為教育必須面向世界,與各國共同發(fā)展,將始終堅持教育對外開放不動搖,不斷加強同世界各國和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的交流與合作,打造“一帶一路”教育行動升級版,著力鼓勵出國留學,完善留學中國的政策與服務,積極引進優(yōu)質教育資源!
教育部部長公開發(fā)言鼓勵出國留學,這無疑是給了眾多留學家庭一顆定心丸。
哥大校長發(fā)聲力勸政府讓國際生回來
無獨有偶,準總統(tǒng)拜登還未正式上任,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布林格和美國高等教育界紛紛公開致信拜登:希望他在明年1月正式就職的時候,可以將“挽救”美國高等教育放在首位,這才是真正使“美國偉大”的密碼。
其中包括:
旅行禁令。廢除涉嫌政府針對部分國家和地區(qū)的旅行禁令,尤其是針對穆斯林國家和地區(qū)。
非移民簽證申請。與美國國會共同為美國國務院和,以減少積壓的簽證續(xù)簽和新。
身份有效期。撤回美國國土安全部提出的限制國際學生在美居留時間的進展,并留出足夠的時間供他們完成學位課程。
H-1B簽證和OPT。提高并增加H-1B簽證,OPT等相關項目,恢復國際學生研究生期間的實踐機會。
停止對中國學生的偏執(zhí)。讓我們將重點重新放回在吸引,歡迎世界上最頂尖的人才上,同時其國籍和種族;而不是征召大學監(jiān)視自己的國際學生和訪問學者,尤其針對中國學生和華裔。
全面的移民改革。只有在移民政策全面改革的進行下,圍繞高等教育的政策調(diào)整措施才能發(fā)揮效用。下一屆美國政府需要與美國國會合作,解決國際學生和教師面臨的長期挑戰(zhàn)。
要說維護國際生,美國高校說第二,沒有人敢說自己是第一。
43所美國大學致函拜登
11月28日,美國教育委員會(ACE)總負責人米切爾(Ted Mitchell)代表43所美國大學發(fā)聲,表示已經(jīng)致函拜登政府,希望美國“再次成為國際學生和學者的首選目的地”。
ACE希望在拜登政府的領導下,恢復美國高等教育的吸引力,以留住足夠多的國際人才,促進美國社會方方面面的發(fā)展。
和哥大校長訴求基本一致,具體內(nèi)容包括撤銷國際學生簽證限制4年的政策,擴大H-1B和OPT為留美學生增加工作機會等。
岑建君:“今后去美國留學的學生還是主流”
“今后幾年,中國學生去美國留學的還是最主要的主流!边@是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前公使銜教育參贊岑建君的判斷。
11月15日,在2020“回響中國”騰訊教育國際學校年度盛典上,岑建君針對“中美的教育走向到底如何?”“要不要把孩子送到美國去?”等學生及家長關心的問題分享了自己的看法。
岑建君認為,對中國學生攻讀敏感專業(yè)簽證的收緊不是新鮮的事情。從90年代到今天20多年來,美國政府曾經(jīng)先后三次收緊對中國學生就讀所謂敏感專業(yè)的簽證。但是,每次收緊的時間都不是很長,基本上兩到三年就放開了。隨著美國大選的結束,美國對中國學生所謂敏感專業(yè)的簽證以及工作簽證都會逐漸放松。目前來看,一兩年以后,對于中國學生申請專業(yè)的限制以及實習、工作簽證的限制肯定會放開。
“按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,有變,就有沒有變的問題,變中可能存在著有不變的因素。哪些是不變的因素?”岑建君表示,有兩個是不會變的——
第一個不變,今后幾年中國學生去美國留學還是主流。
只要美國疫情好轉,中美政治關系得到了緩和,中國學生還是愿意到美國去留學的,畢竟美國大學比較多,達到4000多所大學,供中國學生選擇的余地也比較大。如果美國政府放開實習簽證和工作簽證,對中國學生的吸引力會更大。
第二個不變,美國大學對中國留學生的歡迎態(tài)度不會變。
美國大學、科技界自始至終歡迎中國留學生前去留學,特別是科技界。美國大學1/3的實驗室基本上都被中國學生給包了。如果中國學生無法前往留學,那么意味著數(shù)量眾多的美國大學實驗室無法正常運轉。同時,中國學生每年給美國大學帶去150億美元的收入,解決了幾十萬名老師的工資。
教育部部長公開發(fā)言鼓勵出國留學,這無疑是給了眾多留學家庭一顆定心丸。